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健康生活>>正文
儿时记忆(五)
2017-12-27 13:24  点击:[ ]  来源:非税局

在儿时的记忆中,吃青豆子、青粮食、烧洋芋,是很有趣的事情。  

每年6月下旬是吃青豆子的时节。青豆子,在乡下称为打瓣豆角(ge),豆角内豆粒及豆角皮都可以吃。豆角皮分两层,外层较厚且嫩可以吃,内层较薄含粗纤维不能吃。将豆角从圆形的一端,用拇指轻轻一摁并划开,剥出豆粒,豆角皮从豆角柄处内折,向下拉使豆角皮内外层分离,这就叫打瓣。  

上世纪70年代,吃青豆子带点打游击的味道。那时,生产队种植豌豆是为牲畜准备饲料,一种就是一沟,从豆角刚能吃开始就有人看管,想吃豆角就得动点脑筋。  

豆地由年纪大一点的男社员看管,该社员看管很严格,跟他要豆角吃肯定行不通。看管社员一般选择高一点的山头,往山顶一坐可俯瞰全沟,但也存在盲区和死角,我们就利用这些盲区和死角与看管社员斗智斗勇。一种办法是隐蔽潜入,我们几个伙伴背着背斗从种植豌豆相邻的沟进入,选择一个隐蔽的豁岘放好背斗,将衣服装进裤腰里扎紧,翻过豁岘猫腰进入豆地,把摘好的豆角从衣领处装进衣服里,待腰周围的衣服摘满后原路撤回。还有一种办法是声东击西,几个伙伴分成两组,一组在明处吸引看管社员的视线,另一组从暗处进入豆地摘豆角,摘完豆角后在约好的地点汇合。回家后,将吃不完的豆角放入盛有凉水的盆中,及时换水,两三天内豆角仍然新鲜。  

7月上旬是吃青粮食的时节。在乡下管青小麦、青青稞都叫青粮食。青粮食有烧和烂两种吃法,用柴火烧较为粗放、浪漫。  

到种植粮食的沟里,选择一处阴凉的地方,拾点干蒿子等柴火,颗粒饱满的青粮食拔碗口粗的两三把,点燃柴火,从麦秆根部抓好,将麦穗置于火上烧,烧一两分钟翻个个儿烧另一面,如此反复几次,麦脖被烧断,用柴火棍将麦穗连同柴火灰搅散,这时青粮食就烧好了。将烧好的麦穗放在手心间搓揉,那时手小一次只能揉一个麦穗。麦粒全部揉下来后,从一个手心倒到另一个手心的同时吹去麦壳,吹干净后就可以慢慢享用了。吃完青粮食后,双手自然是黑的自不待言,关键是因吃相不够好脸变成了大花脸,沟里又无水可洗,走在回家的路上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干什么去了。  

吃烧洋芋是10月中旬以后的事了。到种植洋芋的沟里,选择一处较高的地埂,先挖一个1尺见方的平台,在平台的外端垂直挖齐,留10公分向里掏空,从平台中心向下挖直径5寸的圆孔与下面连通。用数十个比拳头略小的土块,沿平台上圆孔的外沿一层一层向上收窄垒成空心土块塔,这样烧洋芋的锅锅灶就做好了。  

多捡点柴火,从锅锅灶的下面慢慢烧,这时火焰从土块塔的空隙中冒出,烧至土块发红为止。将烧红的土块塔捣塌,土块上放置一层摸来的洋芋,最后用土封严,大约1小时后洋芋就烧熟了。锅锅灶烧的洋芋原汁原味、新鲜、绿色,吃起来清香无比,就是费时费力,但我们还是乐此不疲。  

在农村生活的儿时,常吃青豆子、青粮食、烧洋芋等纯天然全谷食品,虽然品种就那么几种,但营养较为全面,加之活动量大、空气新鲜,为现在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了较好的身体基础。   

上一条:儿时记忆(六) 下一条:饮食养生亦有别

关闭

相关信息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365足球外围主办     版权所有     365足球外围信息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