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饮食养生普遍受到青睐。按照“药食同源”的理论和“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饮食养生的基础是食物的药理作用。饮食养生要有针对性,区分食物的属性,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选择不同的饮食结构。任何食物对不同人体可能有利,亦可能有弊,食之得当,针对性强,就能祛病强身;食之失当,针对性不强或无针对性,可能对人体带来危害,甚至影响寿命。
饮食养生只有相“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专家建议,饮食养生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饮食结构。食物如同药物有寒热、温凉属性,按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滞者消之”的原则,体质偏寒者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桂圆肉等,少食生冷偏寒食物;体质偏热者宜多食寒凉性食物,如:绿豆、西瓜、芹菜、橘子、梨等,少食辛燥温热食物。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地域对饮食养生的影响,如:春季宜食疏泄清散食物,夏季宜食清凉去暑少油食物,秋季宜食甘寒养阴生津食物,冬季宜食祛寒温里滋补食物,少食反季节蔬菜。南方宜食寒凉食物,北方宜食温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