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品的包装越来越精美,但药品说明书对药品服用方法的介绍却没有变化,或一次×片,一日×次;或一次×片,一日×次,饭前服用。据专家介绍,药品的服用方法是和药品的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服药的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危险的发生。以下是常见的服药误区,值得注意。
“一日3次”不等于“三餐前后”。药品说明书上一般标明“一日3次,或一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一些患者认为,“一日3次”就是在一日的三餐后或三餐前服药。事实上,这种服药方法是错误的。
“一日3次”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将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三餐前后,则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潜在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是指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的吸收。“饭后服用”是指餐后半小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干吞药片。一些患者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干吞药片,既对食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又没有足够的水分来帮助药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一些患者服药时感觉药片咽不下去,将药片掰碎后服用。一些人在给孩子喂药时怕孩子噎住,将药片用水溶解后再服用。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不仅影响药物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除医生特别吩咐或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外,服药时不要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
以上是针对西药而言,服用中成药时则有所不同。常见的中成药大粒丸剂,可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服用。为加速药效,还可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服用。
用饮料送服。一些患者在喝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饮料时,习惯将药片用饮料送服。殊不知饮料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开水送服药片。
服用一些中成药时,用药引送服有助于药效的发挥。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以淡盐水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以热姜汤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以热米粥送服。
多药同服。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身体不舒服习惯自己找药吃,刚吃了一种药感觉症状未减轻,再吃另一种药,甚至几种药同时吃。殊不知,这样吃药存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种药物成分过量等问题,有时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因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须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切不可自行服用。
喝水过多。服药时喝水过多会稀释胃酸,不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开水就够了。对于糖浆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喝完糖浆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
服药后马上运动。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至60分钟时间,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服药后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