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故古语有秋天是“多事之秋”之说。下面从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秋冻等方面谈谈秋季养生。
起居:秋季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秋季的三个月,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们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初秋时节,白天虽然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凉爽,应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随着早晚温差逐渐变大,应及时增减衣服,以防人体受寒。另外,还要注意下肢和足部保暖,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每晚睡前应用热水烫脚。
饮食:秋季饮食应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因为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如苹果、猕猴桃、梨、白萝卜等,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之气的侵入。
秋季气候、环境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梨、藕、蜂蜜、豆浆、菠菜、萝卜等。秋天人们食欲逐渐好转,大都有贴秋膘的习惯。贴秋膘要掌握好时机,宜在后秋贴补,但贴补要适当,以防增加肠胃负担。
运动: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晨起后须加强体育锻炼,可选择爬山、慢跑、快走、羽毛球等项目,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出汗。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不宜过猛。秋季后期还应重视耐寒锻炼,以利于人体适应初冬的气候。
情志: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以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要“清心寡欲”,不要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在现实生活中,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或有意义的事情上,要淡泊名利,多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调养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心旷神怡;或静心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秋冻: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季气温下降,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以增强身体抗御风寒的能力。应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要加外套。秋冻要把握好度,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