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时的记忆中,各家各户都用土灶烧火做饭,烧的柴火有山柴、驴马粪、麦草等。麦草很少,生产队打场时分一些,主要是山柴和驴马粪。山柴要到山上去挖,驴马粪要到沟里去拾,挖柴、拾粪是儿时要做的事情。
先说说挖柴吧。秋末冬初是挖柴的好时节,那时柴秧基本干枯,体积小重量轻,易挖好装,背起来也较为轻松。
下午放学后,约上几个同伴,背着背斗拿着铲子或抬着铁锨,到离家较近的山上去挖柴。铲子快了挖柴就轻松,如若铲子不是很快,不但挖得费劲,有时手心还打血泡。我们大多用铁锨挖柴,只是挖一棵柴还得弯腰拾一次。挖的柴有黑柴、红松子、猪屎疙瘩等几种,黑柴秧大根粗且耐烧,红松子次之,一般挖黑柴和红松子。每次挖柴都是把背斗挖满就行了,有时看着柴好,不知不觉就挖多了,背斗装满后就在柴的缝隙中一棵一棵、一层一层地插,跟插花似的,装完后背斗上面形成一个蘑菇顶,很是好看,背起来稳当且不易掉落,大人们看了都夸我们柴插得好。
记得有一天放学后,同伴们都去不了,我想一个人去挖柴。奶奶说一个人就不要去了,我执意要去,奶奶不放心就陪我去。我背着背斗抬着铁锨走在前面,奶奶跟在后面,奶奶是小脚,我们走得很慢。顺着小路横穿一条沟,再翻过小山间的豁岘,就到挖柴的地方。我们边走边说话,在翻豁岘的路上,突然发现离我们大约五十米的小路上,站着一只狼一动不动地望着我们,奶奶说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让我举起铁锨吓唬吓唬狼。双双对视了好一阵,那狼是怕我们还是不忍心伤害我们祖孙俩,掉转头拖着尾巴走了,而后我们继续往挖柴的地方走。在那以前我还没有见过狼长什么样,那时见了狼也不知道害怕是什么感觉,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回家后,奶奶将挖柴遇见狼的事告诉了父母,大人们嘱咐我以后再不能一个人到沟里去挖柴。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怕。
我跟小伙伴们挖柴,那是小打小闹,跟着堂哥挖柴那才叫大手笔,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规模化、地毯式挖柴。
我们拉着架子车带上干粮和茶水,到离家较远的山上去挖柴。选择一个黑柴较多的山屲,我们三四个人间隔两三米站一个人,从山下开始挖一直挖到山顶,柴挖下来随手往屲中间扔,挖到山顶后,将集中到屲中间的柴用铁叉从山顶往山下赶,赶到山下后再装车。
赶一屲柴很是累人。黑柴一般长在较为陡峭的山上,双脚站稳后才能挖,挖柴时带出的土块随着山势往下滚,扬起的尘土随风往上飘,汗水加尘土装扮着我们的脸庞,挖完柴的我们跟揭墓贼似的,很是狼狈。看着小山似的柴火,很是欣慰,因为家里一个多月做饭用的柴火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