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财政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财政文化>>正文
晋朝书法家王珣《伯远帖》
2015-09-10 12:24  点击:[ ]  来源:

 

晋王珣《伯远帖》,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写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伯远帖》,为晋朝书法家王珣的墨宝,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全文5行47字,纸本,行书。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伯远帖》进入内府,清高宗将此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合称“三希”,一起放在养心殿的“三希堂”中。《宣和书谱》、《画禅室随笔》、《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初编》、《古书画过眼录》等书著录。   

《伯远帖》,是传世晋人墨迹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迹。行笔出入顿挫,峰棱俱在!峭劲秀丽,自然流畅又字字顾盼;尽得优游俊朗、舒逸之风神。观晋代《伯远帖》书卷,通篇舒逸俊朗。天头地尾满篇提跋,帖中有很多印痕,这都是历代皇家官宦、文人墨客、名士之倾力收藏保管;经无数次战争、天灾、人祸,跨越千六百年的历史时空,才得以将这一幅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书法绝品《伯远帖》流传至今。使我们能见到书法大家书写的真迹神韵。晋人书以尺牍见长而以韵相胜,缘于当时人物以清简为尚,以虚旷为怀,或假手于翰墨,或品析于锋杪,殚精竭虑,沉酣斯道,又缘二晋人物,丰神疏逸,姿致萧朗,俗好清谈,以超脱之情游戏笔墨,于是风流相扇,艺文益精,落笔散藻,自然可观,故虽非名法之家,然其书亦楚楚可观,从而蕴酝出晋人书“以韵胜,以度高”的时代书风,正如马宗霍《书林藻鉴》所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家,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这种以游戏三昧,超然于功利之上而又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创作心理造就了晋人书法的高度。从流传的晋人作品来看,除二王之外,另有一件稀世珍品,即被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的《王殉伯远帖》便是东晋士人的代表作品。   

上一条:书画里的中秋 下一条:李可染作品赏析

关闭

相关信息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365足球外围主办     版权所有     365足球外围信息处承办